1.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率提升空间巨大
从全球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,日本、韩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食用菌生产大都采用工厂化种植技术,台湾、韩国的工厂化食用菌占有率达95%以上,日本达90%以上,而我国工厂化产品占比不到7%,尚处于初级阶段,未来工厂化发展潜力巨大。目前工厂化条件比较成熟的产品主要有金针菇、杏鲍菇、真姬菇、双孢菇等,2016年这四类产品工厂率占比依次分别为45%、32%、11%和8%,较2015年分别提升4个百分点、-2个百分点、2.2个百分点和0.1个百分点。
2.大型食用菌规模企业集中度快速提升
近年来,我国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间发展极不均衡,大型规模企业发展迅速,中型规模企业停滞不前,小型规模企业则加速退出,行业整合效果显著。2016年我国共有590家规模以上工厂化食用菌企业,较2015年减少36家,较2012年减少198家。其中,日产能在20吨以上的企业共85家,占比14.4%,较2015年提升2.3个百分点,较2012年提升8.8个百分点;日产能在15-20吨的企业共410家,占69.5%,自2014年来连续三年维持在70%左右;日产能在15吨以下的企业共95家,占比由2012年40%逐年下降至16.1%。
3.公司中期战略:重心仍在金针菇,做实全国市场,考虑寻求合适并购标的
公司未来发展规划:(1)继续实施大单品战略及多品种布局战略。公司将力争在2019年左右将金针菇市占率提高至40%,扩大与同行业的优势,掌握市场的定价权、话语权,把握市场的主动性,成为行业的绝对龙头,引领金针菇行业发展方向。在做强大单品的同时,公司将扩大真姬菇、杏鲍菇产能;适时切进双孢菇、灰树花、草菇及其他珍稀菇种。(2)继续推进全国布局战略及全球布局战略。公司将继续完善全国七大生产基地建设,积极开拓泰国市场。(3)考虑寻求合适并购标的。相对而言,自建成本更低,但周期长,且需要团队磨合,而并购既可以减少竞争对手,也不会损害行业现有利益。随着如意情、华绿折戟IPO,工厂化生产企业格局料将会出现巨变,公司会综合考虑区域互补、团队协作等因素选择合适并购标的。
4.我们预计2018-2019年公司金针菇销量增速分别高达71.4%、38.9%
2017年12月末,公司金针菇日产能达到900吨,食用菌日产能达到1060吨。2018年公司有4个项目将完工或满产:(1)广东惠州日产170吨金针菇工厂化项目:2017年达产80%,2018年有望满产;(2)山东德州日产75吨真姬菇工厂化项目:计划2018年下半年投产;(3)泰国合资公司项目(金针菇50吨、真姬菇25吨):计划2018年建成;(4)临洮县食用菌产业园项目(金针菇180吨):计划2018年底完工。
2016-2017年公司金针菇产量分别为13.78万吨、21万吨,占全国工厂化金针菇产量分别为11.87%、18%,我们预计2018-2019年公司金针菇产销量有望分别达到36万吨、50万吨,市占率将分别达到30%和35%,同比增速分别达到71.4%、38.9%。
5.2018年新品种有望扭亏
公司的贵州毕节香菇项目通过产能调整、改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、优化配方、加强生产及调控管理,毛利率由2016年-103.2%大幅攀升至3.8%,实现扭亏。相较香菇,公司在贵州毕节的新品种--杏鲍菇、海鲜菇项目尚处工艺调试及改良阶段,产品质量不稳定,且前期投入较高(包括人员培训),2017年杏鲍菇、海鲜菇均出现亏损,我们预计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,两大新品种有望在2018年扭亏。
6.投资建议:
2017-2019年公司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,金针菇年产销量有望分别达到21万吨、36万吨和50万吨,同比增速分别为52.4%、71.4%和38.9%,如意情、华绿折戟IPO也为行业并购创造机会。我们预计2018年公司将实现归母净利润3.01亿元(含上海工厂出售净利1亿元),对应2018年EPS1.32元,预计2019年归母净利润2.48亿元,对应2019年EPS1.08元。公司历史PE(TTM)均超过35倍,我们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影响,给予公司2018年30倍PE,对应目标价26.44元,首次覆盖,给予“推荐”评级。
7.风险提示:
食用菌价格大幅下滑。